我们许多人在成年之后仍保留习惯性小动作,这大概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,其实说到底,这些习惯性小动作,比如“啃手指”之类的行为习惯都可以称作是“历史遗留问题”,不及时改正,危害极大。
“啃手指”的习惯多数情况是从婴幼儿时期保留下来的,一直未能板正,以至于这样的行为延续到成人时代。
但是有统计显示,“啃手指”的危害在许多人的少年时代就已经暴露无遗。
比如青少年牙齿错颌畸形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地包天”、“龅牙”、“牙齿不齐”等情况。
据调查,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牙齿错颌畸形状况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后天因素,就是“啃手指”。
很多家长对此类现象最直观的印象是影响颜值,孩子会长得不好看,但是其实牙齿错颌畸形带来的问题远远不止“长得不好看”这一个问题。
长得不齐的牙齿在刷牙时就很难彻底用牙刷清理干净,日积月累之下牙齿反而成了细菌藏匿最多的地方,一系列口腔问题也就应运而生。
其次许多孩子在成年以后都存在睡觉时磨牙的毛病,也是由于上下牙咬合不协调导致的。久而久之,孩子也没法拥有一个好睡眠。
面对“啃手指”导致的如此严重的后果,作为父母还不及时发现帮助孩子改正吗?
当然不行!
1.1-2岁婴儿时期的宝宝啃食手指是正常现象,许多父母发现之后就立刻开始制止,而这时其实没必要太过担忧,问题不大。
2.宝爸宝妈们要先放轻松,时刻留意孩子的指甲长度和手部卫生即可。有部分宝宝是不需要刻意板正“啃手指”这一习惯的,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啃。
3.进入两岁半到三岁时,孩子如果仍有频繁“啃手指”和“啃指甲”的习惯,首先考虑孩子体内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。
4.在排除身体因素之后,父母们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,孩子这一习惯就需要父母帮助“戒断”了。此时要时刻观察,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要表达的意思,尽可能不给孩子“啃手指”的机会。
5.看到孩子啃食手指时,可以先选择沟通、玩具等方式尽可能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让孩子手里有东西可玩,有事情可想时,多数情况下,孩子的手指就不会放进嘴里了。
6.经常性在发现孩子啃手指时就及时转移孩子注意力,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忘却把手指放进嘴里。
7.千万不要使用刺激性物品涂抹在孩子的指甲上来防止孩子啃指甲。
8.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,父母的矛盾极其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安和焦躁感,很可能失去安全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,抽时间多陪孩子,顺畅的沟通和交流很重要。
9.不在孩子表达意愿时粗暴打断和呵斥孩子。从小培养孩子的私人空间意识,给予孩子有事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“戒断”不良习惯的必要方式之一。
生长的定义是什么?是指各个器官、系统、身体的变化,是机体的可量化的变化,在生长过程中,孩子每一个成长的小细节都需要各位父母用心关注哦。